新闻动态

NEWS TENDENCY

精准扶贫新模式 建立常态化商业机制

发布时间:2017-10-23 作者:康信小额贷款 1265次浏览

新华网 杜康

 

http://sh.xinhuanet.com/2017-10/01/c_136652756.htm

 

自2015年10月“万企帮万村”行动实施以来,精准扶贫成效进一步显现。结合当地资源,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,建立常态化商业机制,成为扶贫的有效手段。

 

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在做贫困调研

 

“过去扶贫,很多钱,甚至几个亿投进去,地方还是没能富起来”,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认为扶贫的核心是“要有效”。 2016年以来,均瑶集团先后在贵州望谟、湖北宜昌、云南陇川三地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。

 

扶贫方式上,均瑶选择了因地制宜的帮助当地发展优势产业,目前在贵州省望谟县洛郎村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,扶持范围覆盖了从生产到市场化的所有环节。

 

“扶资、扶智、不扶懒”,是均瑶提出的口号,“我们投入资金、输出经验,但杜绝扶持任何一个因懒而贫的对象”王均金解释道。

 

洛郎村原本就有板栗种植,但规模一直不是很大。今年4月份以来,均瑶在当地规划了首期1.13万亩的高产示范区,请专家过去教授大户更规范的种植技术;为村里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户,去大户那里务工,其务工薪水全部由均瑶支付;与当地的收购商建立合同,买下所有加工完成的板栗,消除收购商的后顾之忧。“贫困户有了薪水,学到了技术;大户们扩大了收成;收购商提高了产能,整个链条就活起来了”,均瑶集团党委书记陈理说道。

 

郎村贫困户在领取工资

 

洛郎村板栗加工后的成品

 

陈理认为,在这个过程中,“建机制、细管理”是很重要的一方面,“以往来看,扶贫团队一走,当地在生产方式上就开始走样”。

 

陈理举了两个例子,“我们告诉贫困户,每个月4号他们都会收到工资,想给他们一种稳定感,一种安全感,并且跟基层干部商量好了这个规定,但到我们一走,第二个月,薪水就推迟了,因为当地的干部觉得延迟几天也无所谓; 比如资金的调用,当时商量好规矩,每一笔资金的使用,都必须由县、村和均瑶三方负责人共同签字,但这个规矩也很快就破坏掉了”。陈理表示,扶贫扶的不只是物质,还有“观念和文化”,希望他们“能学会现代生产和管理技术”。

 

因地制宜的帮助当地发展产业,并不总是那么顺利。以云南陇川为例,几个月来,均瑶尚未找到合适的扶持产业。“陇川的特色是绣品,但他们的技术和生产效率目前还达不到产业化的标准”,陈理说道。

 

扶智,另一方面,也是在教育上的扶持。王均金认为,“很多地区,贫困的核心是没文化”。从2016年开始,均瑶在云南、贵州扶持了215名贫困生,每人每年给与5000元的补助资金。

 

目前来看,促进贫困地区常态化规模化商业的形成,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。陈理表示,如何让贫困户务工时专心学技术,而不是消极怠工;如何防范扶贫团队一走,在当地建立起来的生产管理制度就走形等等,都需要进一步探讨。



30秒免费快速申请

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专业、便捷的贷款服务

关注我们的公众号